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学教务
影像技师
2017-06-11 12:21:00 浏览:5089次
影像技师 医学影像技术是借助于某种介质(如x线、电磁场等)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将人体内部组织器官正常与异常的形态、结构以及某些生理功能,以影像方式表现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信息的一门科学。 医学影像专业下分为:影像技术和影像诊断,前者职业为影像技师,按1998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 8号)所列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学制应为五年,授予学位是医学学士。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能从事医学影像技师工作。 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国家为适应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医疗卫生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本科专业,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四年制医学影像专业授予学位是理学学士。目前,笔者还没有见到有关权威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四年制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但是,根据所授学位类别可以确定培养目标定位在“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成像技术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各种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原理;摄影的条件及其选择;普通x线摄影的体位设计及操作;各种造影检查方法;高干伏、软x线摄影及曲面体层摄影;数字影像原理与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介入放射学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影像成像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像质评价、管理的方法等内容。 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W11helm Konrad Roent8en,1845—1923)发现x线,并对其夫人的手摄取第一张x线片起,x线检查便成为临床重要的检查方法。最初的X线检查仅限于将人体的四种密度(天然对比),即骨密度、软组织密度、脂肪密度和气体密度展示在荧光屏(x线透视)或者胶片上(x线摄影)。 早期x线透视是在暗室中进行。影像增强管问世后由暗室转入明室、影像质量大为提高、x线量大为减少、防护显著改善。当影像增强图像与电视系统相连后,达到了X线透视的遥控检查,为临床会诊、教学、科研及各种介入性检查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在影像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也曾不断出现过,许多辅助摄影装置和技术,如摄影用增感屏的使用,还有诸如体层摄影、间接摄影、放大摄影、记波摄影、干板摄影等都在特定时期为临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其后由于出现许多新的、先进的成像方法,如数字摄影系统、计算机体层摄影系统、磁共振检查系统等新装置和新技术,因其影像质量好,还具有其他许多优越性,所以上述一些传统检查方法和设备大多被取代、淘汰。 造影用对比剂的应用始于1920年,用于x线人工对比检查,极大地扩大了x线对人体的检查范围。造影的方法很多,涉及人体多个系统,一度被广泛应用于几乎全身各个部位。 1972年,英国工程师G.N.Hounsfleld发明并设计了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无重叠、图像可重建、可达到展示早期微小、隐蔽病变效果的突出特性广泛应用于临床,可称之为医学影像学的一次革命性进步。最初的普通单层面到多层面、螺旋扫描,目前已经达到了256层等,扫描速度明显加快,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后处理功能更加强大。近年来开始应用的双源CT,更加适合心血管检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布洛赫和哈佛力学的铂塞尔首先发现了磁共振现象,20世纪70年代美国纽约州大学的达马迪安和劳待伯将其用于医学成像,20世纪80年代则被迅速发展并应用于临床。目前,MRI机有两种发展方向:一是由低场发展到高场、超高场。二是向低场转移,随着低场开放系统性能的明显提高,功能也在增多,如选择集成SENSE技术,低场MRI机的前景看好。 目前开展越来越普及的X线数字化影像,由传统的模拟x线成像检查由向着数字化转移,目前已经发展到数字合成体层成像。数字成像改变了图像的显示方式,图像解读也由只用照片观察过渡到兼用屏幕观察,计算机辅助检测到计算机辅助诊断,以减轻图像过多、解读费时的压力。在图像的保存传输与利用方面,由于有了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从而发生巨大变化,使远程放射学成为现实,极大地方便了会诊工作。由于图像数字化、网络化和PACS的应用,影像科室将逐步成为数字化或无胶片科室。 介入放射学作为一项在影像系统监视下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属于影像诊疗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28年完成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等宣告介入放射学的开始。由于它既做诊断又可作治疗,安全、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诊断准确率高、治疗效果好而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
上一篇:医师资格证书与医师执业证书的关系
下一篇:2016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
地址: 招生办电话:覃老师 15623699682 QQ: